胶衣操作常见的问题:
现象 | 可能原因 | 解决方法 |
喷涂间断 | 胶衣密封衬垫破损 | 替换衬垫 |
部分胶衣喷射被阻隔 | 用丙酮立即冲洗喷枪 | |
罐内压力低 | 移开喷枪并清洗,增加压力,达到喷射50cm的距离 | |
喷涂困难 | 分流线太小 | 增加分流线直径 |
胶衣的温度太低或太稠 | 升温至15℃或加入2%的苯乙烯稀释 | |
胶衣凝固在喷枪中 | 将喷枪浸泡在丙酮里,然后将其吹干 | |
低质量 | 胶衣的黏度太高 | 加入2%的苯乙烯稀释 |
雾化程度太低 | 增加压力,可达到喷射50cm的距离 | |
枪口离模具太近 | 升温至15℃ | |
多孔 | 雾化不佳 | 低压时渗透很细微,高压时渗透很粗糙 |
胶衣温度太低或太稠 | 升温至15℃或加入2%的苯乙烯稀释 | |
过多的或不相配的固化剂 | 固化剂用量不超过2%,并检查出处 | |
覆盖过多或过快 | 降低喷枪压力,持喷枪距离模具50cm,胶衣最大厚度不能超过0.7mm | |
松弛和移动 | 喷的过厚 | 最大厚度不能超过0.7mm |
压力过高 | 降低喷枪压力,或持喷枪距离模具50cm | |
胶衣太稀 | 降低喷枪压力,交替使用老的贮藏物,并检查出处 | |
喷枪离模具太近 | 持喷枪距离模具50cm | |
颜色分层 | 颜色变淡 | 使用前先搅拌 |
胶衣厚度过低 | 不要加入超过2%的苯乙烯单体 | |
胶衣下垂 | 查阅和参考“松弛和移动” | |
雾化过度 | 保持最小 | |
固化不一致 | 混合充分 | |
胶衣树脂破裂 | 喷枪压力过大 | 降低压力 |
胶衣温度太低或太稠 | 升温至15℃或加入2%的苯乙烯稀释 | |
胶衣喷枪顶部损坏 | 更换顶部 | |
太过雾化 | 保持最小 |
二、离模时可能遇到的问题:
现象 | 可能原因 | 解决方法 |
胶衣层绵软暗淡 | 覆盖不足 | 增加3层总厚度为0.7mm的填充物 |
固化慢 | 增加固化剂至2% | |
温度低 | 胶衣和模具的温度不超过15℃ | |
苯乙烯未能散发 | 喷枪离模具的距离至少有50cm,增加通风或旋转模具,在凝胶前排除苯乙烯 | |
黏结模具 | 苯乙烯蒸发过多 | 不要在超过30℃的时候使用 |
胶衣厚度不均衡 | 喷射时喷枪要与模具的距离保持一致 | |
聚乙烯醇潮湿 | 要完全干燥 | |
空气管中含有水或油 | 将油水排离干净 | |
积层板使用过早 | 积层不超过2小时 | |
积层板固化太慢 | 温度过低,积层时要增加固化剂的用量 | |
离模困难 | 蜡黏附在模具上 | 模具抛光 |
聚乙烯醇黏附在模具上 | 用硬毛刷或干净的羊毛刷和强溶解能力的溶剂,放置一段时间在抛光 | |
杂物黏附在模具上 | 模具没使用是要覆盖 | |
聚乙烯醇粗糙或潮湿 | 使用光滑和干燥的聚乙烯醇 | |
固化剂未起到反应 | 将固化剂从模具上移走 | |
分层 | 胶衣固化时间过长 | 喷射胶衣必须在一天内完成 |
使用含有蜡的胶衣 | 在模具上不要使用含有蜡的胶衣 | |
模具上有过多或过软的蜡 | 模具使用前抛光 | |
苯乙烯加入过多 | 加入苯乙烯的量不要超过2% | |
高温下过度固化 | 将固化剂降低至1% | |
厚度不均导致固化不均 | 统一将胶衣调节为0.5-0.7mm | |
苯乙烯蒸汽导致固化不均 | 凝胶时避免受热和风扇吹,对模具进行适当通风 | |
亮点/针孔 | 蜡或抛光布中含有硅树脂 | 减少硅树脂与模具接触 |
模具上含有杂物 | 模具在未使用前要覆盖 | |
胶衣过稀 | 加入苯乙烯的量不要超过2% | |
喷枪压力太小 | 增加压力以达到很好的扇型 | |
细纹和龟裂 | 在高温下使用过多的固化剂 | 减少固化剂至1% |
喷涂过厚 | 厚度不超过0.7mm | |
脱模时没有把握好 | 离模时要小心谨慎 | |
喷涂不均 | 保持喷枪与模具的距离 | |
用丙酮和其他的溶剂稀释 | 只能用苯乙烯稀释 | |
水泡和气泡 | 空气进入胶衣层和积层之间 | 用滚筒赶走气泡 |
过度固化 | 最多使用2%的固化剂 | |
胶衣没有固化完全 | 在胶衣层和积层之间,混合完全 | |
胶衣刮痕 | 移开模具上已固化的胶衣层 | 打磨,用软皮布抛光 |
褪色或漂白 | 低质量的固化胶衣 | 参考供应商资料 |
暴露于苛性化学试剂 |